譯聯10年翻譯品牌,20000家企業(yè)見證深圳翻譯公司
很多人認為,任何懂得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并且有文化的人都能從事翻譯工作,這種看法實際上是大錯特錯的,盡管很多人認為他們具有翻譯稟賦,但真正具有翻譯稟賦的人實在不多。一個人如果不具備翻譯稟賦,也許可以完成用一種語言的詞匯來替換另一種語言里的對等詞,但結果很有可能會違背原文的意圖,失去原文的味道。
需要補充的是,即便是最好的譯文,也無法完整真實地再現原文。道理很簡單,因為世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兩種語言,即便是最為接近的語言,其詞匯和意義的使用方式也存在著微妙的差別。
翻譯者最大的愿望就是盡量使譯文接近原文,而不改變原文的意義;盡量全面而不遺漏任何細節(jié),哪怕是看起來并不重要的細節(jié);并且要使譯文足夠的優(yōu)美,至少能呈現出原文的某些風格特色。
準確地說,完全忠實于原文的“完美”譯文并不存在。因此,翻譯始終是一項具有挑戰(zhàn)性的工作,需要技巧,需要訓練和經驗。本文講述的目的在于幫助那些至少懂得兩種語言、具備翻譯稟賦的人,按照必要的步驟,通過培訓和練習來磨練技巧,積累必要的經驗,從而真正成為多產高效的翻譯者。
起初我做過文學翻譯,翻譯過幾部文學著作,后來又為美國政府部門做過技術翻譯。
1983年,我創(chuàng)立了一家翻譯公司并任總裁,公司先后在美國和國外招聘了數百名譯員,涉及90多個語種和方言。在過去的25年里,我目睹了美國甚至全球翻譯者角色發(fā)生的巨大變化,翻譯者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。
聯合國在全球事務中發(fā)揮的日益重要的作用,商業(yè)全球化以及現代通信技術中出現的奇跡,“地球村”這一概念正日益成為現實。諸如傳真和調制解調器等工具大大提高了翻譯者的工作效率,如翻譯者可在雅典通過傳真收到來自華盛頓的文件,翻譯后再通過調制解調器傳回華盛頓,所有的成本都在可承受范圍之內,而且不會在傳輸文件的過程中浪費寶貴的時間。
隨著計算機領域的不斷革新,翻譯的產出量提高了三倍到四倍,翻譯工作也更加輕松。毋庸置疑,未來的計算機技術將在翻譯領域發(fā)揮更大的作用,翻譯成本會更低,翻譯的應用范圍也會更廣。